關於《黃霑.好香港》的補充
香港電台的網上電視節目《文化樹下》近期連續推出了有關黃霑的特輯,上集名《黃霑.好中國》,下集名《黃霑.好香港》。 看過這兩集黃霑特輯,對於下集《黃霑.好香港》,是頗有些東西想說說。...
View Article粵語老片《彩色青春》中的原創歌曲
香港電影資料館最近出版了粵語青春歌舞片《彩色青春》的影碟,這部首映於1966年的粵語片,本已瀕臨湮沒,能夠再面世,是觀眾之福。而從粵語歌的角度看,《彩色青春》中的一兩首原創歌曲,很有歷史意義。...
View Article《撲仙令》短小精悍
過去在本欄談過若干乙反調小曲,比如《三疊愁》、《別鶴怨》、《梨花慘淡經風雨》、《悲秋》、《絲絲淚》等,其特點都是充分發揮廣東傳統乙反音階之中「乙」和「反」兩個非十二平均律音的特色,使曲調倍帶愁苦淒慘的滋味。 不過,由乙反音階構成的曲調,卻不一定都是愁苦的,有個別的乙反調小曲,可以很「爽」地奏唱。筆者喜歡稱這類乙反調小曲為「爽乙反」。...
View Article黃偉文《山林道》(謝安琪主唱)
謝安琪近期的新歌名曰《山林道》。作曲的照例是謝的好拍檔周博賢,寫詞的則是黃偉文。 聽當代的粵語歌,個人有兩項指定動作。其一是洗腦式地聽,看看能否聽得入耳。其二是找找有否鋼琴版及有多少個鋼琴版,這固然是個流行指標,而在這歌書已死的年代,聽鋼琴版算是較易聽出個大概的曲譜來。...
View Article《浴血太平山》舊詞如寫今日事
近年黃耀明久不久就會重唱一些舊粵語歌,比如兩年前便重唱了原面世於1962年的廣播劇歌曲《勁草嬌花》,而通常他的翻唱都會發掘出歌曲的新的意義。 近日,黃耀明為了一個跟麗的和亞視有關的演唱會,挑選了面世於1981年的麗的劇集主題曲《浴血太平山》來作宣傳歌,不過,今次看來也不用特別為《浴血太平山》賦予甚麼新意義,因為不少人都覺得,當中的歌詞,三十多年後再聽,彷彿仍然很能反映現實,委實是奇。...
View ArticleFisher Kan《亂世超人》(Nowhere Boys唱)
去年初才組成的本地流行樂隊NowhereBoys,這名字靈感來自一部講述John Lennon的電影《Nowhere Boy》,樂隊之自行定位為「電影式輕搖滾樂隊」。他們準備推出的新專輯,有這序曲:《亂世超人》,由Fisher Kan包辦曲詞。...
View Article似練習曲的《秋水龍吟》
本欄上期談林兆鎏創作的小曲《撲仙令》,提到「爽乙反」的概念,即曲調雖由乙反音階構成,愁苦的成份卻少,而且往往可用較輕快的速度來演奏/唱。 今期筆者談的古曲《秋水龍吟》,亦可謂一首「爽乙反」之作。說來,在任白的粵曲《唐伯虎點秋香》之內,其中的曲詞:「(旦)衰人講嘢令我憎,所作所為認真下品。(生)點算下品,我有心求鳳引……」調寄的正是《秋水龍吟》,唱得很輕快很調皮。...
View Article林若寧《圓》(江海迦唱)
出道才兩年多的創作歌手江海迦,近期有首新歌,名《圓》。聽此歌,不禁就會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本地一隊實驗音樂組合「民藝復興」,由黃志淙領導的。該組合在1992年推出過一張專輯《極樂》,內裏有首作品,名《○》,這歌名應不是讀作「零」,而應讀作「圓」。...
View Article談《粵詞越愛》第一集
新電視台Viu TV開台,帶來若干新鮮事,比如說,搞了一個《粵詞越愛》的節目,由流行樂隊ToNick的隊員與THOR一起主持。至執筆寫這篇文字的時候,已播了兩集,首集主題是「口語化粵語歌」,次集的主題是「舊地重遊」。 能有電視節目願意把焦點放在粵語歌詞上,對於歌詞愛好者而言自是喜訊,何況內容看來頗是吸引。不過,單從首集來看,是頗有可議之處。...
View Article呂文成處女作《蕉石鳴琴》
筆者玩粵樂可謂甚是偏吃,有不少著名的粵樂名曲是從未奏過。不過,自從獲機會撰寫本欄,倒須要逼自己去親近這些名曲。像今期要談的《蕉石鳴琴》,就是近一兩個月才按譜試奏一番感受一番。...
View Article黃偉文《女神》(鄭欣宜唱)
流行曲講究與歌者形象的配合,而且最好唱某首歌的歌者絕沒法作第二人想。此所以於鄭欣宜而言,所唱的歌莫過於可以跟肥瘦問題掛鉤。之前有《你瘦夠了嗎?》,近日則有《女神》,依然是借肥瘦問題來發揮,只是詞人筆下的句語,可以容許我們有很不同的聯想和理解,甚至可以想到肥瘦問題以外的事情,事實上,亦大可當勵志歌來聽!...
View Article談《詞場》
近日有兩本關於粵語歌詞的書籍出版,其中《詞家有道》屬增訂本,舊版訪問的詞人共十六位,新的增訂本,增寫了三位後進詞人的訪問,分別是陳詠謙、梁栢堅和小克。讀這三篇後增的訪問,可知香港的後進詞人依然有前輩的優良傳統──都很有自我,都有不想商業的時候。...
View Article陳詠謙《血一般紅》(連詩雅唱)
連詩雅的新歌,歌名便已帶個「血」字:《血一般紅》,甚至詞中更有「鏡內看着你,吊絲襪自盡」以及「將你的五官,亂畫成遺容」的描述,在某些人眼中,這恐怕都要「包膠」才成。...
View Article乙反《戀檀》及其「生母」
嚴格來說,乙反《戀檀》並不屬粵曲中的「小曲體系」,然而,它在粵曲中的用法,常常是一般「小曲」的用法,甚至還有流行曲的版本《怨恨老竇》,所以,筆者不拘一格,把它當「小曲」來談論。...
View ArticleTim Lui《跟車太貼》(Yellow!唱)
「跟車太貼」是近年冒起的潮語,非常形象地喻說了如下的窘態:太快對某事指點月旦,待事情明朗後,卻原來並非先前想像的那回事。就好比路上駕車,跟前面的車輛走得太貼近,一不小心,弄不清狀況,就釀車禍,小則車毀,大則……實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是小判官,「跟車太貼」之事無日無之,近事如奥巴馬在越南某平民店子用膳,或楊絳先生的甚麼箴言,都有人「跟車太貼」。...
View Article從不諳樂譜而填粵語詞到「以粵語詞作曲」
六月初,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開放日有一個對談會的活動,題目是「我要做個填詞人:從『先曲後詞』到『先詞後曲』」,對談者是筆者與年青填詞人王仲傑。...
View Article黃偉文《羅賓》(張敬軒唱)
張敬軒的新歌《羅賓》上傳到網上後,但見有網友留言謂:「其實香港需要作多些這類型的歌曲,不是那些情情愛愛的歌。」「其實軒仔可以駕馭好多曲風,期待軒仔可以plug更多非情歌。」 可以說,香港有不少歌迷都這樣想,然而唱片公司的商業考慮,卻似乎較少照顧有這種想法的歌迷。大抵,這「不少」相對而言還只是極少數。 有個時期總愛叫這類型的歌為「哄樂評人的歌」,因為樂評人也常常是喜歡談這類歌曲的。...
View Article向雪懷詞集《愛在紙上游》隨想
粵語歌詞人的自選自說詞集又添一冊了,繼盧國沾、鄭國江、小克之後,近日有向雪懷的《愛在紙上游》,不過其「自說」模式與上述三位有些差異,所選入的三十首歌詞,由向雪懷談寫作的「緣起」,然後由他的徒弟簡嘉明撰寫賞析文字。 每一本自選自說詞集,肯定都是填詞愛好者的理想讀本。但貪心一點的可能也想從中多知詞人的創作歷程及變遷。...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