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黃志華的凤凰博客
Viewing all 31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鄭國江《粵唱越響》(林子祥唱)

$
0
0

  去年廣州那邊的電視台,搞了一個季度的《粵唱越響》節目,為推動粵語歌出力。不料近日發現,林子祥有一首新歌,亦名《粵唱越響》。急問一位算是有份參與《粵唱越響》節目的朋友,答曰林子祥此歌跟同名的電視節目並無關係,但卻是那邊另一粵語歌文化節目《跨粵流行》的主題曲。  粵語歌未至於途窮,畢竟漸見日暮,此時此刻,林子祥來一首《粵唱越響》,怕效用不大。  七、八年前,香港文化博物館辦了一個「歌潮.汐韻──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發展」的大型展覽,當時已有人慨嘆:「看,都進博物館了!香港的粵語流行曲跟『死了』差不多吧?」說來,即將到來的七月書展,其文藝廊展覽主題之一,也是跟粵語流行曲有關的。這次雖不是博物館的展覽 ……

……

陳詠謙包辦《White》的歌詞

$
0
0

  近期周柏豪一隻標題為《White》的EP唱片,收有七首歌,六首粵語一首國語,全部歌詞由陳詠謙包辦。雖然寫詞人包辦整隻唱片的歌詞,絕非新鮮事,但七首歌之中,最前端的一首卻是陳詠謙兼作曲的,那便比較新鮮!  還有,六首粵語歌,愛情歌只佔一半,跟非「情」之歌平分春色,很多總認為流行曲就是情歌氾濫的朋友對這個會很意外吧!事實上,有些歌的「情」意不濃,當非「情」之歌聽也可以,像陳詠謙作曲作詞的《前言》,便屬這一類的。  《前言》是六言齊言詞,每段五句,共四段,總計一百二十字。在時下歌詞一闋動輒三四百字的習尚之中,可說是反璞歸真,大抵因為旋律也逆音符又多又密的時尚而行所致吧!  《前言》的首段,胸懷天 ……

……

主流讀法與主流史觀

$
0
0

  電視劇《武則天》香港版的片尾曲《眼淚的秘密》,其中兩句歌詞的讀音有問題。一句是「好一場旖旎」,「旖旎」歌中讀作「綺膩」,正確讀音應是「綺你」;一句是「連流淚都覺嫵媚」,「嫵媚」歌中讀作「無微」,正確讀音應是「武味」。如此兩處讀音失誤,問題不小,而這不僅是作詞人的問題,作曲人及監製都有責任務求歌詞的讀音正確。  聯想到1968年初粵語片《青春玫瑰》中的一首歌:黃霑包辦曲詞的《不褪色的玫瑰》,竟有四個詞語讀音有誤。除了「褪」錯讀成「退」、「綻」誤讀作「定」、「蓓蕾」誤讀作「培雷」,亦有把「媚」錯讀成「微」。幸而那時粵語歌地位全無,影響力也相當於全無,字音讀錯,相信不致貽誤學子。  但今天粵語歌 ……

……

一字一音這種粵語歌詞填寫規矩

$
0
0

  填寫粵語流行曲歌詞,自八十年代開始,就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最好一個音填上一個字,一個字最多拖唱一個音。  這種不成文規矩的歷史淵源,是因為七十年代中後期的時候,香港的粵語流行曲悄悄地要「去粵曲化」,於是體現在填詞的規矩上,便是「最好一個音填上一個字」。  是的,比如唱六十年代那首《一水隔天涯》,唱到「只是一水隔天呀呀呀涯」,「天」字拖唱了四個音,或多或少都使聽者感到有點粵曲味兒。  說粵曲味,其實許冠傑時代開始的那些日子,大家看來還不大介意,比如許冠傑自己,唱《浪子心聲》唱到「命裏無時莫強呀呀呀求」,「強」字亦拖唱了四個音,當時誰又嫌棄過那點點兒粵曲味?  八十年代香港的粵語流行曲成功「去粵 ……

……

《梨花慘淡經風雨》的詞眼

$
0
0
  上期談過電影《紅菱血》上集的插曲《銀塘吐艷》(又名《荷花香》),今期接着談這部電影下集的插曲《梨花慘惔經風雨》,其創作方式仍然是由唐滌生先寫好歌詞,再讓王粵生譜曲。  如果《銀塘吐艷》是親民之作,《梨花慘惔經風雨》倒有點曲高和寡。縱然,這小曲不時用到粵曲中,甚至在當代的電影《魂魄唔齊》裏,戲中戲《樓台會》容祖兒啟唱的一段小曲,調寄的正是《梨花慘惔經風雨》,可是,它確然是遠不及《銀塘吐艷》傳唱之廣。事實上,《銀塘吐艷》頗多西化元素,《梨花慘惔經風雨》卻傳統得多,是以乙反調音階寫成的,粵曲風味極其濃郁,再添上歌者的藝術加工,多處地方的拖腔極其「幼細」,竟出現六十四分音符,甚考唱工,故此說這首歌 ……

……

香港流行曲詞與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

$
0
0

  上月的二十七日,在中央圖書館與填詞人林寶一起主講題為「香港文學唱出來──香港歌曲與本土文學」的講座。筆者自己所準備側重講的方向是香港流行曲詞與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  從講座後的問答環節,察覺有觀眾聽罷倒是以為原來香港過去有這麼多優雅如古詩詞的歌詞作品,於是疑惑為何現在的香港流行歌詞卻不見這種優雅,甚至似乎很俗氣。引起這種誤會也真無奈,只能自我慰解:講講座總得有個焦點為宜。  在講座中,筆者提到一批歌曲,如張繼聰的《離人淚》(詞句有借取自蘇軾的《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張學友的國語歌《定風波》(詞句有借取自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薛凱琪的《糖不甩》(詞中提到辛棄疾)、王菀之 ……

……

「夕詞學」遐想

$
0
0

  林夕最新近面世的詞作,是楊千嬅唱的《愛在旁若無人的太空》,莫以為有個「愛」字便是情歌,時人喜斥與現實脫節者為「離地」甚至是「上了太空」。楊千嬅這首歌,便隱約諷刺這些「離地」狀態。  說林夕,他近日也成了不少新聞的焦點。比如即將開鑼的香港書展中有多個填詞人主講的講座,各報有關報導的標題,總提到林夕。而最近網上又有題為「數據解讀作詞之王─林夕」的報導,這才猛然想起,林夕入行寫詞,至今恰三十年,也因而知道,林夕詞作已達3365首。  3365首是怎樣的概念?設想每首歌長三分鐘,即使不眠不休,把這三千多首歌全聽一遍也得七天,能否留印象是其次。  林夕肯定是粵語歌以至華語歌世界之中極重要的作詞家。寫 ……

……

陳奕迅《準備中》的歌詞

$
0
0

  把陳奕迅的新專輯《準備中》整張地聽,但乃是邊做其他事情邊聽。這樣聽了七八遍,發覺只有零星樂句留得住印象。其他都如水過鴨背,不留痕跡。後來專注地邊聽邊看歌詞,情況才變,聽得入心的音調增加了。  以前一直都是用這種不專心的方式聽新唱片,試驗有哪些歌曲即使不專心聽都能振盪耳膜神經,好奇至禁不住去看看那是甚麼歌。大抵時代不同了,而今的音樂人寫歌,曲式動輒三段,已志不在搶耳,不專心聽大抵聽多少遍都留不下印象!至於有個別留印象的樂句,則是因為不斷反覆至煩厭之地步,比如《萬聖節的一個傳說》中的一組音:mi fa so fa及其移位,其反覆的次數何止事不過三。歌中還有一組一唱就連續三次的回文音群re do ……

……

潘源良籲莫打爛自家好東西

$
0
0

  以前那些才是歌詞,現在那些不是,聽又聽不明白!
  今時今日的歌詞才是歌詞,以前那些很老土!
  當下的歌迷對於粵語歌詞,有上列兩大南轅北轍的觀點,各成一大派。
  七月二十日香港書展的一個講座,講者之一填詞人潘源良大抵對此深有所感,舉出這個不良現象的同時,冀望真正喜歡香港流行曲的歌迷們,不要把自家的好東西打爛摔毀,眼界宜開闊些,不管是今天的還是以前的,都認真而用心地去聽去對待每一首作品,這樣才能持平。每個創作人都渴望尋求突破,但不表示出現新的突破之後,不能再用原本的那些風格來創作。
  潘源良以西方畫派作比喻,有一個時期,印象派甚是興盛,其後畫風轉變,尋求突破,產生立體派以至抽象派。但抽象派會否 ……

……

《歸時》兩奇及超時代處

$
0
0
  年前寫過一篇文字介紹陳文達,談到他的粵樂名作《歸時》的時候,這樣說過:「陳文達的《歸時》對後人影響頗大,比如王粵生為任白仙鳳鳴劇團《帝女花.庵遇》一段所譜的《雪中燕》、顧嘉煇為無綫電視劇《千王之王》所作的插曲《歸帆》(汪明荃主唱)、黎小田為麗的電視劇《武俠帝女花》所作的插曲《無奈遙遠祝禱》(張德蘭主唱),其引子部份都不免聯想起陳文達的《歸時》,彷彿這幾位作曲大家都沒法走得出陳文達那『巨人身影』的籠罩。」  這一回,倒要直接談談《歸時》這首樂曲。不過有關《歸時》的資料,筆者手頭並不太多,這兒要感謝李華文先生提供很有用的曲譜及音響資料!至於《歸時》一曲到底描述甚麼,筆者也僅知有此描述:「陳文達 ……

……

小克「自詞解說」上集

$
0
0

  粵語流行曲發展的時間即使只是從許冠傑時代算起,都已逾四十年,但這四十年來,把曾灌成唱片的詞作結集印成書籍的填詞人,並不多見!要用手指數,一隻手的手指都太多。  因為數來數去,只有四位,亦即只有四本:盧國沾的《歌詞的背後》、潘源良的《醉生夢》、鄭國江的《詞畫人生》,以及剛於新近出版的《廣東爆谷:小克歌詞壹至壹佰.上集》。粵語流行曲曾如此輝煌,何況還常常被指「詞大過曲」,但四十年來填詞人的個人詞集卻只有四本,甚是不成比例。也許,確會「詞大過曲」,但又「詞離不開曲」,一旦離曲結集成書,便很可能是市場毒藥,書商會覺得其風險跟出版新詩集相近。再看看那四本「詞集」,純歌詞集只有《醉生夢》,其他三本,收 ……

……

粵語合唱歌《羅生門》之隨想

$
0
0

  一兩星期前,麥浚龍與謝安琪合唱的《羅生門》在網上發表後,迅即成為網友談論熱點,幾乎所有社交網站都被它洗版。  來勢如此洶湧,使筆者產生逆反心理!反正快不過網上文字,不如就讓它塵埃稍落定再說,更執意聽都不聽《羅生門》!到近日要準備下筆寫了,才找來聽。  聽是開始聽,卻執意用自己落後的聆聽方式:不看MV,不看歌詞,看看能否聽得到整首歌詞的內容,聽了兩三次即發覺是沒有可能的。然後又不專心的齋聽了很多次,聽來聽去,都只能是在聽的時候有些旋律片段感到熟悉,不聽的時候,卻只有零碎的一兩個旋律片段能在腦中喚起,想再多喚起一點旋律卻沒能做到。  這就是現代的流行曲,一定要看着MV來欣賞,也一定要邊聽邊看歌 ……

……

林寶《遠征》(Dear Jane唱)

$
0
0

  四人樂隊Dear Jane新近有一首勵志歌曲《遠征》。在這新世紀,流行曲的風氣是曲曲都趨長及趨向複雜多變,勵志歌也因而有其新的面貌。  不過,這首《遠征》也不算太長,連重出的文字,字數才三百多字,詞人於是可以有條件精練。事實上,歌曲的旋律還讓詞人可以填出許多短句,發揮中文宜於短句的長處。  可以看到,詞人一開始就改造佛偈「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來順應曲調:「一念,奔向天國;一念,墮回地獄,信念,掙扎中兜轉。」但覺改得頗恰當,「奔向」與「墮回」兩個對比強烈的動作,很能充實「掙扎中兜轉」這一陳述。  從段落佈局而言,歌詞由一開始的「一念奔向天國」到「學會所謂那灑脫,反失方寸」可視為第一大段,是寫 ……

……

何言的平行空間中的粵語歌

$
0
0

  來自中國的何言,對香港粵語歌情有獨鍾,近日出版了《夜話港樂》第二集。  兩年多前在本欄談過《夜話港樂》初集,曾指出書中有若干不實之處,而該書談的是當代的粵語歌壇。這次的第二集,何氏的筆觸伸得更遠,開篇便寫起1960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來。看這個開篇,筆者彷彿走進了何氏構建的平行時空。  「……新移民和戰後一代對於『粵曲』的接受程度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畢竟動輒數十分鐘的粵劇很難讓人靜下心欣賞,而幾分鐘就唱完、內容還通俗易懂的粵曲更討大眾歡心,粵曲開始逐漸在茶樓演出……」何言呀何言,嶺南人在茶樓唱粵曲,早在戰前的二三十年代便很盛行,到五十年代已開始式微了,因為唱片、電台廣播以至戲曲電影都逐漸 ……

……

等一本史書

$
0
0

  在1992年某音樂雜誌上有一段文字約略是這樣敘述:要是想叫以下四位人士組隊夾band,可能嗎?這四人是李小龍的弟弟李振輝、填詞人林振強、J’S珠寶老闆兼設計師Joseph Lee、資深廣告人Bennett Chiu。這樣的陣容,在九二年的時候要是組得成,相信會成一時之娛樂頭條。然而,這四個人確曾走在一起夾band,只是時間不在九十年代,而是在1966年,樂隊名字叫The Thunderbirds,還出過唱片!
  六十年代的香港樂隊潮流,風起雲湧,群雄並峙,極一時之盛。然而,隨著時間消逝,一切都似風流雲散,而我們竟無一本像樣的圖書仔細誌記這美好的千band 齊鳴歲月。

猶記舊日是曾有雜誌編製過 ……

……


《雪中燕》中的走馬燈效果

$
0
0


  上期在本欄談陳文達的《歸時》,曾說到王粵生為任白仙鳳鳴劇團《帝女花.庵遇》一段所譜的《雪中燕》,其引子部份不免聯想起《歸時》。所以,今期便特意想談談《雪中燕》這首誕生於五十年代的粵曲小曲。  感覺上,在五六十年代才面世的粵曲小曲,一旦要考證,有時比三至五十年代的更難,因為後者有時還有純音樂唱片佐證,前者倒常常沒有純音樂唱片的。就如本期要談的《雪中燕》,也幸得作曲者的門人肯花心血,為其先師整理出可靠的小曲資料專集《王粵生作品選:創作小曲集》,那才較容易知道作品的相關資料。正是憑這部資料專集,很肯定《雪中燕》是特為粵劇《帝女花》而創作出來的,它誕生於一九五七年六月。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雪中 ……

……

陳詠謙《一路走來》(梁漢文唱)

$
0
0
  似乎,現在的樂迷一聽到那些「自傳」式的歌曲,便即時感到很厭膩。筆者個人的感覺也有些類似,像近期梁漢文有首《一路走來》,初接觸時,心中都免不了「啊!又是這種自傳式歌曲」的反應。  轉念一想,流行樂壇之中,到時到候就會有些歌手須要以歌「自傳」一下,而論數量,「自傳」式歌曲肯定不會比情歌多,但大家看來都頗感厭膩,甚麼原因呢?是內容陳陳相因,難見新意?還是已經不大喜歡歌手要由填詞人代寫「自傳」?  說來,「自傳」式歌曲常常都有言志的成份,也常帶有人生哲理。故此,廣義來說,粵語歌中的名曲《海闊天空》亦可說有「自傳」成份,而可貴之處,那歌詞並沒有假手於別的填詞人,是歌手自己寫的,詞句情真意切,特別受歌 ……

……

香港「填詞業」的不良制度

$
0
0

  粵語流行曲的市場,明顯步入寒冬,而想入行填詞的年青人卻仍不少,可是入行的門檻卻是更大的難關。因為新世紀以來,發展出一套對尚未入行的詞手甚刻薄的制度,即所謂「Demo詞」制度。

  簡而言之,現今有不少賣歌給唱片公司的機構。由於想歌曲容易賣出,其原創歌調便事先找人填上歌詞,稱作「Demo詞」,填詞者是沒有酬勞的。當歌曲賣出,唱片公司往往會另找有名氣的詞人重填,原先的「Demo詞」到此便作廢。  幸運的話,「Demo詞」詞手會獲賞識,開始有機會試為歌手寫詞。新世代之中,有一批填詞人確是經受了這樣的種種剝削與磨練,終於熬出了頭。  有甚麼的制度便會衍生相關的寄生行業。因為有了「Demo詞」制度,近 ……

……

0243法用途舉隅

$
0
0


  林子祥有首《數字人生》,傳說當年有位DJ曾評說:「一首粵語歌填進這麼多數字,真不簡單。」這當然只能付作笑談。因為,要以數字填粵語歌,毫不艱難,而且用09十個數目字亦嫌太多了,只須精選四個,比如0234,就足以填任何歌。詳細道理不在這裏說了。  在填詞人的圈子之中,早流傳一種「0243法」來幫助填寫粵語歌詞,這當中,0243變成粵語字音音高的代號,0最低音,2稍高,4又高些,3是最高。  「0243法」有很多用途,比如,初學者可以先試用這四個數字來填歌調,而不需填上有意思的文字,這樣初學者可以很輕鬆地去體會如何填才協音。到了領略到怎樣填才協音,再嘗試在歌調上填進有意思的文字,就 ……

……

《千里琵琶》大手筆:卅二拍大回落

$
0
0

  「千里夢,已盡空,孤燈照住劫後容,風吹雨打都未算凶,偷偷分開淚暗湧……」唐滌生名劇《琵琶記》之「廟遇」一折,一開始處有這首小曲,名《千里琵琶》。  這部據古典名劇改編的《琵琶記》粵劇,在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九日於利舞臺首演,主演者是任劍輝和白雪仙,但當時掛的班牌是「利榮華」,而「仙鳳鳴」尚未成立。小曲《千里琵琶》乃是特為《琵琶記》而創作的,觀其緊密的樂句結構,可知是先曲後詞的。不過,說到這首小曲是誰的作品,筆者先後請教了廖漢和及鄧啟明兩位先生,然後鄧氏又求證於朱慶祥老師,始敢肯定它乃是出自林兆鎏之手筆。這兒特別致謝幾位先生!  說來,我們對粵曲小曲的資料向來都不夠重視,尤其是很少會從小曲誕生那 ……

……
Viewing all 31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